华夏计算机科技英才班成功开展2024年秋季“科学与社会”系列研讨课

时间:2025-01-08浏览:10

       2024年秋季学期,华夏计算机科技英才班圆满完成了“科学与社会”研讨课的教学任务。本课程由计算机学院张昱、丁虎、王超、吕敏、侯嘉慧五位老师联合执教,共上课四次,向大一新生展示了计算机科学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不同于过往的“科学与社会”研讨课,学院将所有英才班同学集合到同一个课堂中,使得这门课不仅让学生们接触到的学科广度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也为他们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更多选择。


全新教学模式:多学科方向联动的研讨式课堂


“科学与社会”研讨课采用了独特的多导师联合教学模式。五位授课教师分别来自计算机学院的不同学科方向,包括编译、算法理论、系统理论、大数据、物联网等。他们通过不同领域的案例和实际应用,展现了计算机科学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2024930日首次课程开始,课程以研讨式教学为核心,结合讲座、学生讨论和展示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知识掌握能力以及小组协作能力。每一堂课都围绕2-3位老师的主题展开,例如“容错存储系统”、“新兴领域编程系统”、“智能物联网”等。通过多视角的分析,学生们对计算机技术与现代社会的连接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内容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并行


课程内容以实践为导向,紧密结合实际案例。例如,在张昱老师“新兴领域编程系统”为主题的报告中,她以热门的自动驾驶的实际应用为例,向同学们介绍了描述、模拟和测试自动驾驶系统复杂场景的领域专用语言以及任务调度和资源分配相关的问题。同学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如何一步步应用到日常所熟悉的应用中。

此外,课堂设计也注重学生的主动性。课程要求学生在第四次课程完成一次小组汇报,从理论到实践,探索课堂知识的应用场景。例如,有学生小组在课堂学习后设计了一种基于ECC的师生身份认证应用,他们从发现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到思考解决、优化问题的方案,再到如何通过计算机语言实现,完成了一次很好的展示。


学生反馈积极:广阔视野与启发性研究选择


研讨课结束后,参与课程的大一学生对其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许多学生表示,这门课程不仅让他们对计算机这门学科有了更深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的研究兴趣。



“这门课让我意识到,计算机科学不仅仅是代码和算法,它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角落都息息相关,”一位学生在最后一次课程的感想中说道,“说实话,很多内容我们是第一次听到。但是在觉得晦涩难懂的同时,我们也对这些知识产生了很大的好奇。”


教师团队:资深教师的知识传递与创新引领


课程的成功离不开教师团队的辛勤付出。五位老师不仅在各自的学科方向上研究颇深,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课程中,他们以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前沿研究案例的分享,点燃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华夏英才班负责人张昱教授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门课程,让学生在入学初期就能接触到计算机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多维联系,让他们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未来展望:持续优化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科研兴趣


“科学与社会”研讨课秋季课程的成功举办,为计算机科技英才班的教学模式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课程团队计划根据学生反馈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增加更多互动环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分享自己的点子,施展自己的才华。华夏英才班“科学与社会”研讨课不再只是一门普通的课程,更是一场启发学生思考与探索的学术旅程。华夏计算机科技英才班管理团队希望通过这种创新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在计算机知识与应用交汇点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方向,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科研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