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6 日下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25 级本科生学习经验分享会在西区三教3B101 阶梯教室举办。本次活动旨在帮助 2025 级学院本科新生快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明确发展方向,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志趣,特邀学院优秀校友代表、研究生代表和优秀本科生代表做经验交流分享,学院2025级全体本科生参与会议,会议由1班班长乞元泰主持。


活动伊始,陈海超介绍了本次分享会的初衷和意义,结合计算机学科课程特点与新生入学后的适应情况,强调合理规划与主动实践对本科阶段成长的重要性,鼓励新生多向学长请教,扎实掌握专业基础。随后,乞元泰简要介绍了四位学长在推免深造、学科竞赛、国际交流、科研实践等领域的突出表现,让新生对后续分享内容有了清晰预期。四位优秀的学长结合各自的成长轨迹与实践经历,依次进行了深入而具体的交流。

学院优秀毕业生代表、北京大学2025级博士研究生何纯宇同学以本科四年的时间轴为主线,系统梳理了推免过程中的关键任务节点。他从课程成绩的稳步提升、科研项目的积极参与,到推荐信的高效获取与面试环节的充分准备,逐一展开讲解。他特别提醒大一新生,要高度重视每一门基础课程的学习成绩,尽早参与科研训练,为未来积累扎实的学术经历。此外,他深情回顾了自己的本科成长生涯,对母校和学院致以深深的眷恋,希望学弟学妹们努力学习永攀高等,展现了科大学子的科大情怀。

学院优秀毕业生代表、现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攻读研究生的闫泽轩同学聚焦于学科竞赛经验的分享。他以“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及“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为例,细致剖析了备赛的全过程,如何夯实算法与编程基础,如何组建团队、加强协作磨合,以及通过国际交流等方式拓展视野。此外,他还分享了实用的练习技巧与高质量的备赛资料获取渠道,为有志于参与竞赛的同学指明了努力方向。

学院优秀研究生代表张易同学详细介绍了学校与海外高校合作的交换项目申请全流程。他生动幽默地清晰列举了语言成绩、专业排名等硬性指标要求,并分享了自身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学习期间的宝贵经验,包括适应海外课堂教学模式、跨文化交流技巧、学校申请流程、学分转换制度等。他建议学弟学妹尽早规划语言学习,提前为出国交流做好准备,以国际交流促进自身的科研发展。

生医学部2022级本科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本科生项目负责人张逸飞同学,围绕科研入门这一主题,逐步拆解了本科生如何迈出科研第一步。他以自身参加学术会议认识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具体讲解了如何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如何高效检索与阅读专业文献,以及如何形成研究思路。他鼓励新生勇于主动联系导师,从参加学术会议和加入实验室开始,逐步积累科研实践经验。他还分享了自己等丰富校内校外经历,引得学弟学妹不断惊叹。


互动环节中,新生们围绕 “如何平衡专业课学习与竞赛准备”“科研入门选择什么方向更易上手”“推免与出国深造的时间节点如何规划” 等实际问题积极提问,四位学长结合自身经历逐一解答,现场交流氛围热烈。活动最后,全体参会人员共同齐唱校歌《永恒的东风》,分享会圆满结束。


会后,2025 级本科生李宜键感慨道:“之前对大学学习方向比较迷茫,学长们的分享条理清晰、干货满满,让我清楚了不同发展路径的准备重点,接下来会结合自身兴趣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吉凌霄表示:“科研入门相关的分享很实用,之前觉得科研离自己很远,现在知道从基础步骤就能尝试,之后会主动关注学院科研项目信息,争取参与机会。” 丁国俊说:“国际交流相关的分享让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接下来会重点提升英语能力,为未来争取海外学习机会做好准备。”
此次学习经验分享会为新生搭建了务实的交流学习平台,传递了贴合计算机专业学习的实用经验。新生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对本科阶段的学习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未来,2025 级计算机学院本科新生将以学长为榜样,明确目标、脚踏实地,在专业学习与实践探索中锤炼本领,为学院和学校发展添砖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