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英才班系列访谈第三期:专访第42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彭浩然

发布时间:2025-03-20浏览次数:10

       本次专访的受访者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夏计算机英才班的优秀校友彭浩然学长。彭学长是第42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于2023年本科毕业后,前往美国华盛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涵盖程序语言与内存管理系统等。在2024年12月25日的华夏计算机英才班系列讲座上,他带来了以《Lab之外——留学前鲜为提及的环境适应问题》为主题的报告。在报告前,我们有幸对彭学长进行了一对一专访,以深入了解他的成长经历、留学体验以及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以下为采访实录。

采访时间:2024年12月25日 下午15:00
采访地点:高新校区GT-C102
采访主持:郭东昊

问题一:关于讲座的期待

主持人
学长,您的讲座主题《留学前鲜为提及的环境适应问题》非常特别,很多人可能并未深入思考过这个话题,但这确实是准备出国留学的同学们应该了解的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本次讲座的核心内容?同时,您希望学弟学妹们能从中收获什么?

彭浩然
这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个是生活上的适应,比如美国,它实际上是一个生活不那么便利的地方。从便利性上来说,中国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所以你得抱着“出去是为了经受苦难学习知识”的态度,而不是“出去享受自由生活”。如果抱有对后者的期待,那可能会非常失望。就像那句话所说,“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第二个是文化氛围的适应。融入当地文化并不容易,需要非常好的英语能力,但这还只是前提,之后还要不断学习和尝试。我认为,如果你把留学当成一个五年的旅程,越深度融入当地文化,体会到的差异性越大,对你将来的发展越有帮助。我希望学弟学妹们听完讲座后能对这两个方面有更深的认识:一是对留学生活的现实有清醒的预期,二是既然选择了留学,就要知道如何更好地融入和适应。

问题二:关于留学选择的觉悟

主持人
留学生活看似光鲜亮丽,但实际上需要克服许多挑战。对于还未踏上留学之路的学弟学妹,您认为他们在做出选择前,需要做好哪些心理准备?或者说,留学最重要的“觉悟”是什么?

彭浩然
我认为最重要的感悟是:我要出去忍受一段时间的孤独来学习知识。出国留学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挑战,更是心理上的考验。孤独、文化冲突和压力都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面对这些挑战。

问题三:对英才班的感悟和建议

主持人
作为英才班的优秀毕业生,您对这个培养了自己的平台一定有许多感触。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下英才班对您学术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帮助?另外,您对学弟学妹们在英才班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建议吗?

彭浩然
英才班对我的帮助非常大。比如科大的计算机系在编译器领域是比较强的,这在国内外高校都很难得。像张昱老师的课程,不仅扎实而且非常有价值。我觉得编译器相关的知识是一项“独门绝技”,有时一个非它不可的需求场景就能变成你的饭碗。编译界有个笑话:莱斯定律讲的是静态分析的不完备性,它也因此被戏称为“静态分析程序员的就业完备性定律”,因为总有更高的精度可以挑战。

至于建议,我认为英才班的学弟学妹应该珍惜这个平台,充分利用这里的资源。同时也要清楚,我们学校的计算机系更偏向底层和传统计算机方向。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问题四:个人成长与未来规划

主持人
目前您在华盛顿大学从事的研究非常前沿,同时您在多领域都有所建树。我们也很好奇,您的未来规划是什么?或者说,您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有怎样的定义?

彭浩然
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教授,因为我非常喜欢整理知识并与他人分享。这是驱动我走学术道路的动力。当然,在做最终决定之前,我希望能够有机会在企业实习,全面了解行业的另一面。至于是否回国,我目前倾向于先在美国找到教职后再回国,因为国内的压力也不小。我会权衡各种因素,努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结束语

主持人
非常感谢学长抽出时间与我分享了您的经历与感悟。您的建议不仅让人受益匪浅,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最后,预祝您的讲座圆满成功,也祝愿您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彭浩然
谢谢!也祝大家在学习和未来的路上都能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