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院成功举办第二届研究生学术论坛

发布时间:2015-02-07浏览次数:73

 

  2015年1月26日至27日,计算机学院第二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在西区科技楼117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论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陈熙霖研究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刘青山教授担任特邀专家,并邀请2014年中科院院长特别奖的两位获奖校友梁红瑾博士、祝恒书博士出席论坛。共有来自学院内外的10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论坛,张龙等17名在读研究生同学分别报告了各自的研究工作。

 

  1月26日上午8:30,论坛正式开始。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陈恩红教授主持开幕式并致开幕辞。他在祝贺学术论坛顺利开幕的同时,勉励同学们充分利用本次论坛的机会进行交流,积极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许胤龙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后的特邀报告和研究生报告。

  来自中科院计算所的陈熙霖研究员作特邀报告。报告中,陈熙霖研究员介绍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信息科学领域研究的独特性,以及做高影响力研究工作的关键之处。此外,陈熙霖研究员向刚刚迈上学术道路的同学们分享了论文写作的要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刘青山教授作特邀报告。报告中,刘青山教授介绍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前沿动向,以及自己实验室在人脸识别、表情识别方面的研究工作。报告中,刘教授现场展示了自己团队开发的表情识别系统。

  随后,两位2014年中科院院长特别奖得主分别做专题报告。祝恒书博士在关于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的专题报告中,介绍了自己在博士生阶段及加入百度研究院后所做的关于移动数据挖掘、社会热点挖掘等方面的工作。梁红瑾博士在报告中则着重介绍了自己走向学术研究的历程,与同学们分享了科研中提出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心得,以及研究工作受阻时的策略。

  短暂的茶歇后,会议于上午10:30进入研究生报告阶段。每位研究生就自己的工作进行20分钟报告,并与专家评委进行5分钟的问答交流。26日上午到27日上午的一天半时间里,17名研究生做了报告,内容包括云计算中作业调度、资源分配,软件定义网络(SDN),社交网络中测量、采样、信息鉴别,空间数据库,CPU-GPU异构系统的算法、编程模型、编译优化,机器学习中的聚类、多标签分类,信息物理系统中的时序可预测问题,信息安全中的安全协议、虹膜认证、隐信道通信技术。每场报告结果后,评委们与报告人进行深入交流,从工作的选题、意义、技术实现等方面进行点评,并指出后续工作可能前进的方向。台下的同学也积极地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提问,报告人给予了精彩的回答,整个会场气氛热烈。

  1月27日上午,随着最后一场报告结束,论坛进入了尾声。评委们从工作学术水平、PPT制作、语言表达、问答环节表现四个方面对报告人进行打分,评出了一、二、三等奖。此外,还评出最佳展示奖和最佳问答奖。

  经过评委们认真讨论,评出各奖项如下,并为获奖同学们颁发获奖证书。

一等奖:王臻 
二等奖:梁新乐 王昕 
三等奖:常标 胥爱芳 王君 程亦超 
最佳展示奖:徐琳 
最佳问答奖:陆潇榕

 

  最后,陈恩红教授致闭幕词。他对远道而来的嘉宾表示真诚感谢,并肯定了本次作学术报告的同学们,希望未来同学们能多参加此类学术交流活动,锻炼表达和思维能力。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有效促进了计算机科学领域不同研究方向之间的学术交流,开阔了在校研究生的学术视野,锻炼了同学们的表达与交流能力,为学院的学术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