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无线光电通信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2-03-17浏览:7606


一、基本概况

中国科学院无线光电通信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4年,是中国科学院正式批准成立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挖掘从电磁波到光波波段多波段频谱资源,进行多种载波的无线光电通信器件、智能协同多模态光电传输技术、网络体系架构与新型业务应用研究。实验室目前拥有大量的无线通信测试仪、分析仪器、频谱仪、高速示波器等,经过多年在无线通信、智能物联网、数据理解和共享领域的前沿理论和实验研究,已积累了丰厚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并取得众多高水平科研成果,包括无线光通信、宽带移动通信、定位导航、软件定义智能物联网、数据共享与交易系统等。


二、人才队伍

中国科学院无线光电通信重点实验室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现有固定人员55人,包括4名国家创新人才计划入选者、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教育部人才计划特聘教授、6名国家青年人才、4名国家优青、2名中科院人才计划等在不同学科的多名学术带头人。骨干成员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和物理学院,涵盖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等学科,进行无线光电通信交叉学科的合作研究。


核心成员介绍如下:

李向阳,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智能学部部长,计算机学院执行院长。ACM Fellow及杰出科学家,IEEE Fellow,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带领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团队(中国科大首批团队)。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CCF A类论文160余篇),获批国内外专利30余项。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项目、及物联网安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美国基金等项目20余项。曾任ToN, TMC, TPDS等顶级期刊的编委。研究方向:智能物联网、安全隐私、数据共享和交易、计算经济学。

张燕咏,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IEEE Fellow,科技部2030下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负责人。2018年全职加入中国科大之前任职美国罗格斯大学正教授。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18年以前主持、参与十五个美国自然科学基金项口,包括NSF Career Award。现(曾)任ToN, TMC, TSC, Smart Health等期刊的编委。研究方向:智能感知、智能物联网、自动驾驶。

张文逸,实验室副主任,2009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无线通信信息理论方面发表了多篇顶级期刊论文。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人才计划特聘教授和中科院人才计划获得者。研究方向:大容量无线光电协同通信。

龚晨,实验室副主任,2013年受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现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创新人才计划青年项目,获得已授权中国专利2个,美国专利2个;公开美国专利1个。研究方向:无线光传输机理与通信方法。

徐正元,曾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2013年加入中国科大信息学院任教授。国家创新人才计划长期项目专家,研究方向:无线光传输机理与通信方法。

卫国,中国科大信息学院教授,是我国C3G移动通信系统、B3G移动通信系统和超宽带通信系统研究开发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多篇,拥有10多项国家技术发明专利。研究方向:大容量无线光电协同通信。

陈恩红,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现任大数据学院执行院长兼党委书记,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未来无线光电网络业务应用

林福江,2010年作为国家创新人才计划长期项目专家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率先在新加坡进行射频芯片的建模和设计,共创了美国安捷伦公司的新加坡微电子模型中心,亲手创办了风险基金投资的起步公司“Transilica Singapore”,开发蓝牙系统芯片取得成功。研究方向:无线光传输机理与通信方法。

Nikolaos Freris,2019年1月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担任特任教授。目前发明美国专利2项,中国专利2项,日本专利1项。2019年获入选国家创新人才计划青年项目。研究方向:大规模物联网,数据优化,机器学习等。

张兰,2016年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担任特任研究员,2019年任特任教授。研究成果共申请相关中国发明专利17余项,其中已授权14项,申请美国发明专利3项。研究方向:大数据理解,数据隐私保护,数据共享交易。